傾聽那蓮開的聲音
38.吃苦了苦受了就過去

昨天一個對我們不友善的人、一個和我們有仇的人、一個傷害我們的人…,今日和我們遇上了!眼看他要受苦了,我們要趕快為他祈願、幫助他,祝福他早日脫離苦海。昨天的事屬於昨天,昨天的惡因緣已結束;今天有今天的因緣,就不要再掛念昨天的惡因緣,這樣昨天的惡因緣才能了斷,而屬於今天的善因緣才能現前。

好比種子發芽,芽是果,種是因,當新芽長出時種子滅了,一切俱了!所以當苦難現前時,慎勿瞋恨;反而應該心起生喜悅才是,因為惡因已隨苦難的果報消除了,就像那個新芽長出來了,種子不得不滅!再說,如是因如是果,因果之間是平等公約;所以,吃苦了苦,受了就過去!同樣的,享福消福,受了當然也沒了!

現前種子未來果,此未來果的種子又是另一個未來果的因。因果、果因相互交集糾結。當種子萌芽後,外緣進來助長長出果,雖然一果一滋味,但要嚐過之後才能覺受個中滋味(報)!「因緣」是過程,「果報」是當下活生生的受用;「因、緣、果、報」歷歷不爽,它們雖然各自呈現不同的樣貌,但彼此之間卻一體成型環環相扣!吾人一期生命亦復如是~

37.將此深心奉塵剎

你平常發願嗎?在佛門我們每天發願,每天大眾薰修第一堂課是早課,早課第一章節就是「發願」;而且還是跟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學習-《楞嚴咒》:「妙湛總持不動尊,首楞嚴王世稀有;…;舜若多性可銷王,爍迦羅心無動轉。」尤其誦到「將此身心奉塵剎,是則名為報佛恩;伏請世尊為證明,五濁惡世誓先入。」一幅令人熱血的畫面自然浮現:這樣的一個的五濁惡世、滾滾紅塵…,別人不敢進來,我進來了;又怕自已道心不夠堅固,所以就跪在佛前發願,希望藉發願的力量不斷地給自己打氣!

「將此深心奉塵剎」,那是以盡未來際的時間,投身五濁惡世,行難忍能忍的菩薩道;無論時間、空間、事行都是極高難度!阿難教我們發「奉塵剎」的善願,因為願力不滅,我們才能今生續前願,不僅盡這一生,乃至盡未來生,生生世世本著勇猛不退的深心承事奉獻人世間,利益無量無邊的苦難生命,這樣才是「是則名為報佛恩」。

而「奉塵剎」裏的「奉」字更是令人感動。曾經有一個因緣去跟我的一位長老請安;談話的當中長老問我們有多少同參共住山上?每天都做些甚麼事?我回答說:每一位伙伴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了!長老聽了馬上糾正說:不能說「工作」,應該要說「奉獻」!因為有工作的觀念,就有一種優卑之差、待遇高低之別;而奉獻是超越世間「佈施」,是「檀波羅蜜」,是無條件的;唯有不講條件的佈施才能真奉獻,所以「將此深心奉塵剎」的意境,是很深遠很深遠的…。

36.回向

平常開車若發現方向錯了,爲了不繼續錯下去,當然要回頭轉向正確的方向。生活中,由於個人的自覺,將任性、放逸的生活作息,回轉向規律、調和的生活作息;不健康的飲食習慣,回轉向知足知量的飲食習慣…,這都是「回向」。我在內心深處供奉過去七佛所教誡「回向」,每天赤裸裸的自我檢視-我諸惡莫作嗎?我衆善奉行了嗎?我勇敢地回轉自己的起心動念,自淨其意了嗎?而爲了圓成自淨其意,莊嚴自性;在日常行住坐臥中,我念茲在茲以「八正道‧第七正念」為指針,於分分秒秒的當下,只要察覺一念偏離「制心一處」,即刻把偏離迴轉回當下正念!而盡此一報身,勇敢地從「苦、集」的方向,回轉向「滅、道」的方向;勇敢地告別娑婆,回轉向無量壽佛極樂世界,更是我此生最徹底、最大的大回向!

結語

殊勝莊嚴的佛門常用名相,因眾生的不定性(四念處說「觀心無常」),因應個人的方便,用著用著…,早已變成眾生意識心的產物。當你靜下心來,細細體察佛陀本懷,你會發現每個名相都是與生活結合,都是最生活化的「心地法門」。龍樹菩薩鼓勵我們「以供養諸佛,得無量福德;持是福德,利益眾生。」今日佛弟子們,人人守住內心一方清淨境,傾聽佛陀本懷,依法莊嚴,莊嚴自性,也不負龍樹菩薩一番鼓勵!

35.迴光返照

爲甚麼生活中總是有這麼多的煩惱?爲甚麼內心常感到動盪不安?只因為我們太容易放縱自己的「六根」去攀取外面的六塵。佛典故事中那隻岸邊曬太陽的烏龜因爲有「救命之鎧」所以保住安全。我們若懂得隨時收攝「六根」,守住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不放縱六根去攀取外面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法;那些六塵的煩惱啊、動盪不安的心啊自然就無從生起。《金剛經》說得更明白-「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我常告訴僧俗二眾弟子「只要你回去能夠把自家六根門口的垃圾一點一點的掃乾淨,你就不會隨便只為了一件小事情,就在那邊起了煩惱心!」

「迴光返照」-收攝你六根向外攀緣的習性,把你能覺察的「意念之光」返照回來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-為什麼貪嗔癡的指數那麼高!為什麼嗔恚的燃點總是這麼低!有甚麼好得意忘形的!怎麼又在與「八風」共舞…

34.經懺

「經」與「懺」這兩堂課,真真實實是僧俗二眾每日的必修課!

邪見毀善根,邪見造惡業!唯有讀經才能建立正見,心中正見了然,邪見當前才不會被惑!若是犯錯了也能很快的知錯!錯在哪裡?於是趕緊生起慚愧心,懺悔所造諸惡業,這才是「經、懺」殊勝意。

過去七佛皆以「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;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教誡佛弟子。同樣的,我們世界的釋迦佛陀,爲了告訴我們如何「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;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,祂倒駕慈航為娑婆眾生說「法」四十九年,我們後世佛弟子們自當依法謹守戒行,依法心常覺照,依法悔罪懺過…,因為依「法」所以莊嚴!切莫將「經、懺」的觀念停留在為死人超薦,停留在祈安、添福;以致淪為太平間、殯儀館用來賺錢的工具,淪爲個人「謀名利」的途徑。

33.供養

信徒們見到我,常會包紅包給我,然後說「供養師父」。

我就問他「有何企圖?」他們一定回答「沒有企圖。」

我就再說「沒有企圖,紅包請收回。」

先說「供養」的「養」字-師長自己能受食,哪需你「養」!

再說「供」字-恭敬虔誠地將佛的慈悲供奉在自己的內心,藉以長養自己慧命成長。因為「供養」與「布施」,事相上都是「給予」,所以觀念上容易被侷限在「財物」的給予。若問二者差別?對於父母、師長、善知識乃至佛菩薩,我們本尊重恭敬心「給予」,稱之為「供養」;對於弱勢的生命,因慈悲心的不忍而「給予」,稱之為「布施」。雖同樣是「給予」但「出發心」不同;「供養」因「回事向理」能長養慧命,而「布施」若不依慈悲憐憫心,則易流於我慢、優越、虛榮…!

再從佛法上來講,依法修行是供養,利益眾生供養,勤修善根、發菩提心…等,都是供養!若只把供養設定在物質財物的給予,而不能從慈悲恭敬心的供養中「回事向理」,以莊嚴滋養自己的慧命;對於佛陀正法教又不能攝受,那供養得再大方、再精緻,受供養者也無福消受!

32.道場

道場!道場!無道,空有此場又何益?

皮囊無道,留此皮囊有何益?有道不怕無糧,「道」在前、「糧」在後,道場不用於辦道,「謀食」不「謀道」有違如來正法教!有負善信佈施!

道場是用來安身立命以開發慈悲心、菩提心、大乘心的!舍利弗與目健連二兄弟是最好的示現-兩位尊者在皈依佛之前都是外道修行人,他們過去生雖然都曾發過菩提心,但累世輪迴的因緣讓菩提心退轉了,最後棄大取小走入外道;幸得加入僧團入佛道場,廻小向大後蒙佛授記,具足菩薩所行之道,當得作佛!期盼同參們依止正法道場,善解「道場」甚深意,依「佛正法教」安身辦道, 把菩薩道走穩,直直趣向佛道… ,如舍利弗尊者所示現(《法華經˙譬喻品》)。若不解道場真實意,把道場當作私人產業,成為爭名奪利之地,則不僅是走入外道,甚至掉入三惡道,莫怪因果未事先警告!

31.放生

「放生」這兩個字我們都不陌生,與「護生」的立意相同,都是藉由護念生命養個人的慈悲心。而看到「放生」這兩個字時,您聯想到甚麼了?您想到的是放生的對象,還是放生的儀式?

有弟子說我身體不好,要買魚、烏龜、小鳥…為我「放生」。

我說:「謝謝你!我自己每天都在放生。」

他說:「哪有?我都沒看過你買小鳥、烏龜…。」

我說:「有啊!而且我還天天在放人類的生!」

「放生」不是魚蝦、小鳥、烏龜…的專利;它真正是人類生命的根本問題!讓生命得到自在才叫「放生」。人類自已都不能放自己的生,還妄想去放那些小鳥、烏龜等動物的生!我們若心中有恨,心就被怨恨所困縛了!哪來自在?若內心沒有仇恨,不和自已過不去,不和別人過不去;不被情所困…,就不會引起無端的煩惱、痛苦…。「放」給自己一個不被煩惱、痛苦…所繫綁的「生命」,這才是真正的「放生」。

30.皈依

「皈依」可以一對一求授皈依,也可以是一場莊嚴法會後的萬人皈依。「皈依」是一套儀式,藉這個儀式給自己一個肯定;多一個肯定就多一分力量、多一分鞭策,鞭策自已更堅定地往前去探討佛經中充滿智慧的真理。

因為皈依了,有了作為佛弟子的身份,就會對自已的身份負責,努力去探討佛經;從探討中開發智慧;從落實經義中守護身口意,這樣的「皈依」才有意義。

「皈」和「依」這兩個字是非常深遠、莊嚴、嚴肅的!想一想:今天我來求授皈依是為什麼?我要皈到那裡去?我又要依止甚麼?而此時此刻的我淪落在那裡?飄泊到那裡了?茫茫苦海何處是我的皈依處?我要從這裡皈回到那裡,我應該依止什麼?才能到達我要去的目的地!這樣去思惟落實皈依的真諦,才能通達皈依的妙用;才能令有為法的儀式轉化為莊嚴、無為法的甚深意境。

29.加持

常常有信徒包個紅包來到我面前,一邊供養一邊說「請師父加持」,我總是忍不住,也是不忍心的為他們解說「加持是兩方面的對待-加在佛,持在我們;加在師長,持在徒弟!」

說到「加持」時,很多人會聯想成一種神秘的力量,好像被電到一樣,其實不是這樣。「加持」是很自然、樸素、平常的事情。就如同一個孩子很安心的坐在母親的懷抱當中,這時孩子因為感受到安全與受到保護,他安心了!或許小孩本來是緊張焦躁的,但因為母愛溫暖的力量,讓這個緊張的小孩靜下來了,有安全感了!這樣一個改變的過程,感覺是無形的、看不見也摸不著,這就是「加持」。

佛說四十九年的「法」加給我們,我們將之持以受用,這才是「加持」的本義。如果佛加給我們佛法,而我們卻不願或未能持受…,那就猶如漏水的瓶子,一直加一直漏…,永遠都是空瓶!我們看經讀論或聽法師開示,若不能受用,那與一個破漏的空瓶何異之有呢!

所以說「加持」是兩方面的對待,一是佛菩薩的力量「加被」給我們;另一是我們願受持「加被之法」。當佛菩薩的大悲心跟我們的信心二者俱足,「加持」的莊嚴才得以圓滿!雖說二者缺一不可,但加持的重點還是以我們能受持為要力。

28.超渡

在做「修補藝術」青少年輔導工作期間,「國中無塵營」的孩子有一堂課,安排到後山選一片自己喜歡的樹葉,摘下來晒乾後貼在紙上,畫上自己的創意、心意後,簽上名字再護貝,最後把這個自己親手做的、最棒的東西,送給心愛的老師或家長。

那次的上課地點剛好安排在大願殿。教育局長遠道來關心,我告訴局長:「我們這裡正在辦超度。」局長就往大願殿四處仔細看,然後說:「怎麼沒有牌位?」我說:「有啊!我正在『超度』台北市的這八十個學生。因為這些孩子已陷入滾滾紅塵失去方向了!我們借這個方法讓他們一邊動手做一邊陶冶內心,度他們脫離那個鬥爭仇恨的泥淖,超越到另一個懂得感恩、體諒、合作…理性的心境。」

任何一個孩子、一個生命都有陷入困境,感到無助的時候;這時,如果有一雙手、一個力量牽引他度過那糾纏不清、痛苦不堪的環境,超越到另一個解脫、瀟灑的環境,這才是生活中對生命最真實的「超度」!

我天天在客堂辦超渡,我把佛陀正法釋放給進到課堂聽我說法的有緣人,期待來者受用入行,平安走在通往佛道的菩薩道上,切切提醒勿入歧途!早日超脫五濁度離火宅三界!

27.祈安

到寺廟參加法會消災祈安,你內心有想過嗎?

我到底是患了什麼病?有多嚴重!會不會惡化到甚至失去了人身呢?

我需要祈安!到底是面臨了甚麼事,讓我感到這麼不安呢?是不是像走在懸崖、鋼索上一般,一個不小心就會掉入黑坑!我到底是身不安?還是心不安呢?

「祈安」不是自外面祈來東西,更不是別人能給的。而是來自個人內在力量的提昇;來自如何修正身心讓這股力量不斷地提昇,然後讓自己平平安安的走在屬於人的這一條正常道裏。

即使生在正常的人道中,也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走入歧途;不要掉入內心痛苦的監獄裏頭…。而對於一個人類生命來說,祈求自已本身不要落入地獄,不要墮入惡鬼、畜牲三惡道,才是真正的最平安的「祈安」;才是祈安最正確的認知與態度!

 

南投縣名間鄉萬丹村山腳巷74-2號

Tel:049-2233667

Fax:049-2233881

Design by BLC

搜尋
聯絡我們
Language